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回到首页 | 联系我们 | 收藏本站
免费注册会员 | 登陆
工程管理论坛
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

最新推荐
相关文章
建筑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分析
园林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与应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工程管理网 >> 工程文库 >> 企业管理 >> 市场与业务 >> 正文
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改制的思考
作者:佚名 来源:土木工程网 点击量: 发布时间:2014-2-19 14:44:47
资本没有了身份的约束,将按市场方式流动。人力资本却正是建筑企业的最大特点。建筑企业是项目制企业,一线经营者是既是生产者更是经营者,是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。事实上,项目经理既有资质,更有无形资产。建筑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一线经理离开本企业的平台,同样可以大有作为。因此,改制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其他行业的不同,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对一线经营者的股权激励问题,并为其安排合理的激励制度。因此,建筑企业与一般企业改制不同之处在于:在给予公司管理层持股的同时,对于骨干层的一线经营者必须通过持股的方式进行激励与约束。不管是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,还是两级管理两级核算,项目经理是企业的财富,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本身就是一个品牌,就是市场认可的无形资产,个人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无形资产结合,就可以占领一片市场。当然,除了股权的激励,还应该为这些经营者设计具有激励力的薪酬模式,如对一线经理,特别是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的建筑企业,对项目部(或分公司)固定上交比例,剩余部分按模拟股份制的方式实行第二次分配,调动项目部(或分公司)的积极性。这种模拟股份制的方式被子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,它解决了对项目部(分公司)的激励问题,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约束问题。下面是一个反面的案例。

  某建筑集团的下属控股公司1999年通过职工持股会的方式改制,持股会48%的股份,其中原总经理与书记各占2%,集团控股,虽然不是直接任命,但建议权很大,持股会推荐的董事基本上也是原公司的管理层。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模式,只对控股公司的经营者。改制后,政府与集团要求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,书记被“选”为董事长,集团只考核董事长,总经理由董事长来考核,关系调整后,表面上是治理结构顺了,但内部关系反而乱了,合力减小了。还是一种行政模式的治理机制。更重要的是员工身份没有改变,虽说“人随资产走”,但劳动关系没有触及,只是分流的人通过补偿转换了身份,但在职人员仍然是国家人、企业人,因此三项制度没有改变。集团实行三级核算、三级管理的经营体制。集团是投资中心、公司是利润中心,项目部是成本中心。公司管理层实施年薪制。集团按公司规模、利润等指标定公司董事长与经理的年薪,副职按系数确定年薪。但公司的机制并没有改变,特别是项目管理体制没有约束力,项目是承包性质,项目经理实际是包盈不包亏,亏损后项目经理损失不大,而且由于项目经理只负责成本,没有承担项目承揽的职责,考核无法真正明确。因此,形成了项目经理“权力无限大,责任无限小”的机制,项目经理发财了,公司的亏损与漏洞无法控制。即使项目亏了,公司也无法对他进行处理,只能又在下一个项目中再使用。

  要达到股权激励与约束的目的,必须设置好股权结构。即要设计好经营层、骨干层与普通员工的持股结构。员工平均持股就是新的大锅饭,这是我们所反对的。但又不能由一个人或机构绝对控股,因为这也不是一种理想的持股模式。均衡持股是建筑企业可选择的持股模式。均衡持股不是平衡持股,它是指股东多元化,有几个持股量相对多的股东,而第一大股东不足以抗衡第二、三、四股东的联合。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在董事会下相对的制衡,避免了大股东在董事会一人说了算,也留下了因能力需更换大股东的空间,也是实现“流转顺畅”的条件。

  3.规范公司治理结构

  与股份制相对应的是现代企业制度,现代企业制度下成功地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,建立起合理的治理结构。一般来说,这种治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级:股东大会、董事会和经营者。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结构,在股东大会上,按照股权多寡行使投票权,选举出董事会。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,而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。董事会是经由股东大会选出的所有者代表,接受股东的委托行使所有者权能。在董事会之下是经营者,为了防止经营者可能会出现诸如一些能力低下、为自己谋求私利以及损害股东利益之类的行为,董事会必须对之进行监督和制约。监督和制约的手段包括聘任优秀的、具有敬业精神的经理,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审批,也包括选取合适的报酬方式,使经营者与自己的利益趋向一致,如年终奖金、股票期权等。这是我们对于经典的企业治理结构的简单描述。实际上截至今日,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比如人力资本的出现就极大地改变了企业治理结构的面貌。除此之外,治理结构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问,往往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进行种种巧妙安排,正应了那句话“理论总是灰暗的,而企业管理之树常青”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企业治理结构虽然可以具有多种方式,但其核心思想是不变的,就是如何实现各个利益群体的权力制衡,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。

  过去一些国有建筑企业也进行了产权的改革,成为了有限责任公司,但还很不到位,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也没有实质改变,企业运行机制依旧,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下一页

文章录入:web13741    责任编辑:web13741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,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 
   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| 收藏本站 |京ICP备10012994号
   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:中国研发管理网 | 项目管理者联盟 | 中国工程管理网
    VIP会员 |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刊物出版 | 沙龙会议 | 人才服务 | 广告投放 | 联系我们
    Copyright ? 2005-2014 21CPM.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证060517号